语文学习的真正重点——语感和思维 -九游app官方正版下载

2009
2019-1-3 19:39 原创 · 图片4

开门见山,我认为,语文学习的真正重点是语感和思维的培养

前几天和几位初中生家长吃饭,话题自然又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几位妈妈一致的看法是: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弱,或者说阅读理解能力弱,小学阶段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数学,初高中阶段影响的就是物理,读不懂题目;写作表达能力弱,到了初中最影响的就是历史和政治,答论述题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即便知识点都扣准了,但是由于表达不清晰或者文笔差,提升不了层次,还会扣分(比如一位妈妈举例子,她的孩子在答历史论述题的时候,虽然知识点都陈列出来,但是整个答题段落看着干巴巴,没有能够拔高、提升层次的词汇和语句,老师在判卷时还是会扣1分)。近几年,语文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重视起语文学习,读古文、背古诗、海量阅读、还出现了各种大语文课程,如火如荼,一片繁荣灿烂的景象。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语文学习,到底是学什么?仅仅是了解中国文化?文学常识?古诗词?经典著作?其实,这些都是浅层学习,通过语文这一平台,培养语感和思维才是本质和最终目的。真正的语文学习,我认为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是广于数学学习的。数学练的那些思维,比如分类讨论,结构分析,逻辑推理,这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阅读理解、写作)也可以练到,但是语文学习中练到的一些能力,是数学中没有的,比如语感、文笔、情感、想象、格局、文化、思辨、决策,心理,价值观、丰富的知识等等。所以从小花大力气抓语文,学到精髓,对于一个孩子的智力能力开发是大有裨益的,而且直接可以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一、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如果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就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多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之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难得言辞之要领。

    举例来说,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除此之外,更能由“红杏出墙”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等诸多联想。记得宝宝第一次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两首词的时候,她第一句话就是:妈妈,这语句太美了,我能想象出一幅画。平时她看书的时候碰到喜欢的字词语句,自己就会整理记录下来,然后再去咂摸、品味、欣赏。她喜欢的古诗词和好词好句,都不用刻意去背去记,读几遍就背过了,而且在写作中运用的也很好。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有段精辟的论述:“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叶圣陶先生根据这段话,给语感下了定义:这等等的一切感受和意味,就是语感。

    2.千万别小看语感

    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在开车,特别是超车、倒车、并线时靠的是车感;20世纪60年代我国乒乓球队的“智多星”徐寅生先生曾说,一个乒乓球运动员,面对对方凶狠的来球,该如何回击,容不得你思考,靠的是球感;世界围棋冠军、我国棋手柯洁在一次关于阿尔法狗对弈问题的访谈中说,真正的高手在关键时刻靠的不是计算,而是棋感。

    在语文素养上,能自如地、高水平地“输入”与“输出”,靠的是语感——凭语感能感知说话、文字之高下好坏;能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知道如何纠错;能知道如何画龙点睛……这种语感并不是主观揣摩,而是对语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定在培养学生对汉语特别是对汉语书面语的丰富语感上。因为,只有掌握了书面语,孩子才能不断地接受包括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品行在内的高素质教育。

    因此,不是背了多少首唐诗,就自动可以写好作文,最关键的,还是能够真正理解诗的意味。我家宝宝,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写出自然流畅的句子,是她这方面开窍了,真正领悟到了那个意味。有什么样的输入,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输出。如果本身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去体会那种意味,没有与自己的感受结合,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怎么指望能够形成语感,自如的写出好句子呢?

宝宝的作文,尽管古诗词引用还不是那么娴熟,但是这对9岁娃来说,已经是点睛之笔。      

    我们要反思输入过程,是不是真正用心了。有些孩子照相记忆能力强,背诗轻而易举,但不要因此就满足于会背。孩子会背,考试的时候,默写没问题,填空没问题,但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不会用,或者只会生硬的用。所以我们要明白,能力是分层次的,我们不能满足于低层次。所以学习不要图快,要慢下来,静下来。就像喝茶一样,该品就品。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开窍了,水平可以跃进式的提高。

    3.如何才能开窍?

    车感、球感、棋感,都不是凭空得来的,更不是天生的,都是刻苦用心练出来的。那么语感呢?也得用心练才练得出来。通俗说,就是要海量阅读(阅读量永远没有上限。泛读为主,让孩子切切实实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精读为辅,精读一定要“少而精”)、大声朗读,适量背诵,在科学分析指导下从模仿写作到有创意的写作,没有别的捷径。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培养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

一是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

二是比较品评。是培养语感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

三是潜心思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父母可以讲解自身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二、思维

先看两个中考作文题目,就目前我掌握的题目,思考性的占多数。

成都的:

人生中有许多答案,有正确的,有错误的,看你怎样选择。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追求答案的过程。请根据这段文字写出你的思考。

这哪里像中考题目?这个就是考你的思辨能力,复杂的逻辑思考能力。

长沙的: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请根据这个材料写出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也非常具有思辨性。怎么平衡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导向?

语文改革,会让语文逐渐回归到最重要的学科,而培养思维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学习不要稀里糊涂的,也不要一窝蜂,说阅读重要,就呼呼的上阅读;说大语文好,就呼呼的看各种版本的大语文视频课,课里讲一些古文八卦,孩子哈哈一笑,感觉爱看,这就是学语文了?这对提高思维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和意义,充其量,就是了解了一些文学常识而已。思维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阅读和作文上。

1.低级思维能力:识记,理解,应用
识记:认识一个单词,知道读法和意思;记住了九九乘法表。
理解:懂得1 1=2这个等式的含义。知道马到成功这个成语的意思。
应用:能够借助单词展开阅读,能够用掌握的公式解题。
目前的中小学,主要就是应用这几项能力,这并不奇怪。早在半个世纪前布鲁姆就发现,学生们碰到的考试题目,95%都能依靠这些低水平思维能力解决。这种低层次的能力不能说不重要,但这些能力无法适应信息爆炸的今天。另外,当一个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面对更复杂学习对象的时候,单纯靠低层次的记忆、理解能力,往往会透支其精力与体力。一个自主学习者,由于学习时讲策略,讲方法,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学习负担,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起来的知识。而这种能力,又可以应用到社会上,所以这样的孩子后劲儿是很强的。

2.高级思维能力:分析,评判,创造

分析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把一些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综合,找出其中的共性,找出联系,建立一个框架。我常说的抓主线就是一种分析能力。
评判是一种独立思考,也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内容。老师提供的一个知识,如果应用低级思维能力,那么,只要记住就可以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再原封不动放到试卷上。但评判能力不同。他要求你对老师提供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出其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然后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评判也包括自我评判,就是说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不断进行反思。评判的高级形式是思辨,是多元思考。

创造是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创造也可以称为发明创造。顾名思义就是发现、发明出一种新的东西,或者是思想、观点,或者是方法、理论,或者是一种器具、物件。学生的创造也可以体现在学习中。比如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巧妙的,提高效率的做题方法,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更容易记住的方法。这些都是创造。但这种创造只能说是创造力的基础。真正的创造力是在一个领域内做出开创性成就。这需要十年如一日在一个领域进行持之以恒的研究和积累。创造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能量和思维的差距。一个自主学习者与被动学习者的差别,也主要体现在这里。只有低级思维能力的人,是一个被动学习者,对老师非常依赖。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这主要是针对有高级思维能力的自主学习者而言。对于被动学习者来说,老师领进门是绝对不够的,老师必须全程陪护才行。而一个只会被动学习的家长,他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多半也会用被动学习的方法。比如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只关心孩子是不是记住了某个知识,而不关心孩子是怎么记住的。

4.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

在低年段,必须处理好字词之间的关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学习《树和喜鹊》时,在理解“孤单”一词时,利用上文的“只有”、“一棵”、“一个”、“一只”这几个词完全能体会新词的意思,就能帮助疏通课文,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架起句与句之间的桥梁。

到了中年级,对阅读的要求便从词语之间的关系转到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对文本有整体的阅读,把握文章写作的逻辑顺序,自行梳理文章的脉络,通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扁鹊治病》时,应能整体认知,清楚扁鹊四次见蔡桓公从好言相劝到最后掉头就跑以及相对应的蔡桓公的一系列言语,理解文章编排。

高年段则要求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仅仅停留于梳理文章的阶段了。

一首简单的古诗,却能包含语感和思维两方面能力。    

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造成厌烦情绪而退步。写一篇是一篇,认认真真的思考一篇,修改一篇。

孩子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或者打印成册。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能够树立一种成就感。另外,还可以逐渐教孩子写写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以学期为单位,宝宝的每一篇作文我都会修改、打印、存档   


三年级时的作文,我修改讲解。到了四年级又写了一次校园,就是本篇文章第一幅图的作文,可以看出她的进步。   

微信xiangxuele666,验证信息注明“小花生”,欢迎进群交流。


赞293
收藏2125
4年前
好好领悟学习一下,非常感谢
4年前
你的每篇文章我都仔细阅读了!今天下午花了几个小时按照你的书单在当当上收藏好4000多的书😜等待机会下单!😝
4年前
qmm妈 你的每篇文章我都仔细阅读了!今天下午花了几个小时按照你的书单在当当上收藏好40...
👍
4年前
酥酥猫爱学习 👍
感谢无私的分享,替我娃谢谢您
4年前
我要打印出来,好好看看👍
4年前
真好,收藏慢慢看
4年前
小姑娘太厉害了!!
4年前
妈妈太专业了?比我们老师改的细多了😂
4年前
每个牛娃背后,都有位强大的妈。
4年前
感谢,楼主好棒!认真学习了
更多
酥酥猫爱学习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小学语文学习路线规划(一)  赞766 · 收藏5816 · 评论72
谈谈阅读模式及精读书目选择(小学篇)  赞334 · 收藏2747 · 评论39
9岁女娃的2018年阅读总结/阅读记录  赞320 · 收藏2717 · 评论83
初中学习的建议(一)  赞174 · 收藏1493 · 评论24
 赞185 · 收藏1281 · 评论28
 赞161 · 收藏1098 · 评论25
相关讨论
 89个回答
 66个回答
 63个回答
 54个回答
 51个回答
网站地图